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当代儒学 > 百家争鸣 > 姚中秋:重新发现儒家
姚中秋:重新发现儒家
当代儒学网   2012-12-07 13:53:34 作者:姚中秋 来源:南报网 文字大小:[][][]

  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学者姚中秋近日出版新书《重新发现儒家》,以期“重新发现一个真实的儒家,闪耀着优雅而高贵智慧光辉的儒家”,并帮助人们“更理性地寻找解决当代中国所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的方案。”

  在《重新发现儒家》一书中,作者将“三纲”、“君臣”、“礼教”、“宗族”、“等级专制”等18个概念重新一一解释。

  作者说:“这18个概念,其实也是近代以来人们批评儒家最重要的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认识的误区,使得人们给儒家冠以维护专制、维护皇权、维护等级制等帽子。但实际上,许多批评都是人云亦云,并没有真正去理解儒家经典。”

  历来不少学者认为,儒家伦理中的君臣父子夫妇都是单方面的绝对服从,正是不平等的表现。作者认为,儒家从未教人绝对服从,儒家思想中,领导者的权威必须建立在被领导者的认可上。

  “三纲”有多重含义。简化来看,“三纲”是建立共同体的一个原则。任何组织、任何共同体都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这是现实,今天亦然。领导者是纲,儒家认可领导者的权威,但同时认为,这种权威建立在被领导者的认可之上,并且必有对应的责任。人和人有差别这是事实,即便是现代社会,美国总统和美国平民一样吗?美国总统有空军一号,普通人有吗?儒家要求权利和义务匹配,要坐空军一号,就必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且,虽然权利不等,但是在道德上、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所谓的“纲”,更多是在谈为上者的责任,尽可能缩小处在尊卑位置上的人之间的距离,用精神、人格上的平等去中和尊卑差距。这也正是重新发现儒家很重要也很必要的原因。

  作者认为,任何一个社会体系都需要最基本的价值观,它必须是这个群体自身具有,并且是所有人耳熟能详的。中国社会体系的基本价值观,应该是儒家的“”。“仁”不仅可以作为中国的价值观,也可以作为中国提供给世界的价值观。我们要赢得别人的认可、尊重,总不能拿别的东西去赢得。只有我们自己的,也只能是我们自己的,才会使人认可和尊重,“仁”无疑是最好的。儒家就在孔子的论说中,就在四书五经中。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都是普适而永恒的道理,去体悟那些道理,照着那些道理去思、去行即可。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