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河东教授从中国古代历史动荡深层原因和百年来宗教信仰情况变化,分析中国面临的“三千年未有变局”下的文化危机,在反思与重新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础上,论述新时代尊孔崇儒的三大意义:尊师重教,崇德尚贤,隆道彰义;进而提出重建“新时代孔家店”、建构和挺立当代儒学相辅相成的三向进路:义理与价值的坚守,形式与体系的创化,经世致用新作为。
在学术报告中,柳河东教授指出:
明年,2019年,起于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整整一百年了,也到了该重新评价与认真反思的时候了。反思是为了更富智慧,评价是为了更好启示未来。尊孔崇儒不是为了复古,更不是为了狭隘地独尊孔儒一家,是历史的大智慧,是中国长治久安与民族长兴永续的“文化法宝”,是为了应对文化激荡、思潮多元、经济不测、国际干预、主流文化可能旁失而引发的时代危机。
一、新时代的巨大危机:“三千年未有变局”下的文化危机
西周之后,周天子王权衰落,春秋战国持续动乱500多年,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西汉之后,曹魏弃儒崇法,魏晋南北朝持续动荡近400年,政权林立,频繁更迭。表面上看是生存空间与经济利益之争,深层原因是文化危机所致,主流价值混乱,人心散乱,缺少一种强大的能够实现“大一统”的主流文化以收摄人心,规范社会。人心乱,则天下乱。
随着孔子地位的逐步提升,儒家文化影响的逐渐走强,尊孔崇儒成为中华文化的标识性特质与最大优势,中国也走出了长期动荡的状况。隋唐之后,中国再未出现过持续动荡超过150年的情况,大朝代之间更迭动荡时间很少再有超过50年的,版图巨大、人口众多的唐、宋、明、清四朝均持续长达300年左右,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今日中国又面临着一场潜在的、比之历史上更为严峻的危机:新时代文化危机——中国被强势异质文化所包围。而且这种危机还在快速加大。之前的华夷之争、儒佛道之争,均在中华文化圈内。而今日文化之争背后又深藏着国际政治、经济、种族利益。
100年前,我们在世界上居有文化上的绝对优势,而一个多世纪后,我们却快速地丧失了这种优势,基督教、伊兰教信仰人数总合占全球人口超过了55%。严峻的现实危机还在快速加剧,文化信仰真空导致各种外来文化乘虚而入,基督教等在中国广大农村和城市迅速发展。30年后、50年后,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不再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是夏娃、亚当的后代,超常稳定文化被解构时,加上国内经济危机和国际势力干预交织而引发的大动荡可能比以往历史上更大、更严重。
尽管在战略上我们有足够的自信,500年之后、1000年后,就像当年的佛教文化中国化一样,基督教、伊斯兰亦会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但是,近100年至300年之间有可能由之而导致的中国大动荡,则是我们近几代子孙将要承受的重大苦难。“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人留棘,后人遭殃。我们不可不有这样的忧患!
二、打倒与重建:百年反思之后的新认识
一百年前,五四先驱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传统“新文化运动”,开启了全盘西化浪潮。孔子和儒家文化被严重丑化、妖魔化、反面化,西方的自由主义、基督教文化等大举进入。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结果是外来的学不好,本民族固有的好东西全丢了。民族主体文化衰败导致西风劲吹,自由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导致无政府状态,其结果是军阀争霸混战,列强入侵宰割,国破山河碎。
五四运动所形成的反传统潮流至今仍然影响巨大,反传统成为一种“传统”:对孔子的不敬,对圣贤没有敬畏之心,对儒家文化的优越性、先进性、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甚至妖魔化、丑化了的孔子和儒学的形象依然印刻在许多国人的思想中。去年中央与国务院两办发布的重大党政国策《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真正落实中仍有许多阻力。
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提出重建“新时代孔家店”,尊孔崇儒,复兴儒学。譬如建设新的大厦,“孔家店”被打倒后,不好的、不合时宜的东西没了,我们可以在全新的基础上,吸收新时代百家文化之优长,建设更高大、更宏伟的精神文化大厦——当代儒学。
三、尊孔崇儒的三大时代意义
尊孔崇儒不是为了复古,更不是为了狭隘地独尊孔儒一家,而是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一)尊师重教
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先师”,被誉为人类史上最伟大、最杰出的教育家;儒家文化崇尚教育、教化,在传承与发展上也得益于教育、教化事业。今天,我们尊孔崇儒的伟大意义之一在于尊师重教。而尊师重教的国度和民族,才真正有前途。
今天我们在教育上出了大偏差,最大问题出在没有秉承儒家在教育、教化上的优良传统,应试教育和教育产业化、市场化、功利化导致了重知识、重技能,师道尊严和道德教育、伦理教育、人格教化严重缺失。
(二)崇德尚贤
孔子被尊为“圣人”、“至圣”,历史给予其“德牟天地”之崇高美誉;儒家文化是圣贤开创、圣贤引领的文化,是崇尚圣贤、追求君子的文化,是培养君子、成圣达贤的文化。今天,我们尊孔崇儒的伟大意义之一在于崇尚道德和圣贤。
“小胜在智,大胜在德。”几千年的历史一再证明,有德者、贤者居上位,则政治清明,国家太平昌盛。相反,小人得志,贤人下隐,道德下滑,社会腐败,国将不国。崇德尚贤的国度和民族,才真正有前途。
(三)隆道彰义
孔子讲“朝闻道,夕死可矣”“吾道一以贯之”,“道贯古今”是对孔子的伟大评价;“居仁由义”“君子喻于义”,“仁义”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核心精神。今天,我们尊孔崇儒的伟大意义之一在于隆道彰义、遵守道义。符合道义的行为、主张、政策、事业,必会得到社会及天地万物的赞赏、支持,相反,必不能长久。
今天,市场经济大潮汹涌,工商、资本强势,功利主义盛行,大有以“利”害“义”之势,不合道义的商业行为、生产行为、消费行为大行其道,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生存,亟需“以义制利”、“义利统一”的儒家优良价值观去矫治,亟需道义的力量去平衡、引领与救治。
以上三大意义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纵观历史,亦具有普世性,能够做到以上三者的国家与民族,必是兴旺与长久的。唯是,国家、民族才有前途,才能经得起任何风浪的考验。
四、新时代孔家店:当代儒学的构建和挺立
作为中华文化中最具根基性、民族性、灵魂性的儒家文化,在当代复兴重建的首要任务是构建和挺立当代儒学,而建构当从传承坚守义理与价值,创化发展体系与形式两方面着力,挺立当发扬儒学积极入世、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优良学术品性,在因应、对治时代危机,促进现实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上发挥功效,产生效用,积极作为。坚守、创化、作为,三者相辅相成。
(一)核心义理与价值精神的坚守
对于孔子真精神与儒学的核心义理、价值、智慧,必须传承与坚守。不能坚持,丢失了,便难以成其为儒学。需要坚定不移地承传“儒家五宝”、儒学的五大合理内核:不朽价值、永恒智慧、伟大精神、立学宗旨(“三立四为”的崇高追求)、千古经典与经学。
(二)体系建构与形式发展的创化
顺应时代潮流,因应时代变化,在当代儒学理论体系建构和形式发展上积极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进行“损”“益”,兼收并蓄,大胆进行理论系统建构。去除和弱化“不合时宜”理念;增强现代元素,凸显现代性;大胆吸收现代文明精华,取当代百家之优长,兼收并蓄,进行世界观、价值观、本体论、方法论、及现代学科等方面的理论系统建构。
2.鼓励体系内多元多向发展,呈新时代儒门气象万千之势。近百年来,当代儒学四代学人在探索实践中,先后提出了“新理学”“新心学”“新仁学”“转仁成智”说、“返本开新”说、“新儒教”“公民宗教”“和合学”“现代仁政”“儒家法学”“政治儒学”“经济儒学”“社会儒学”“文化儒学”“制度儒学”“宗教儒学”“生活儒学”“心性儒学”“生命儒学”“百姓儒学”“乡村儒学”“企业儒学”“生态儒学”“国际儒学”等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理念、新构想、新理论,都应该予以鼓励、支持。
(三)经世致用新作为
紧接时代地气,切合当下社会,“当仁不让”,积极探索与推动“新时代孔家店”——当代儒学在四大领域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发挥效用:
1.政治文明上作为。政治是大用,不创新发展政治儒学,不谈政治上的作为,没有现代民主政治上的建树,当代儒学没有前途。用“隆礼重法”“仁政礼治”“人本主义”等思想,探索“现代仁政”和“现代礼治”,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和法制进程;用“为政以德”“王道仁政”的优秀理念,“修齐治平”的崇高追求,“知行合一”的优良作风,“心性修养”“君子人格”“格致正诚”的修为之道,促进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先进性;用“大一统”“和而不同”理念,推进两岸和平统一进程;用“大同”“协和万邦”理念,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2.经济发展上作为。经济是实用,市场、工商、资本是新时代日益趋强的强势力量、主导力量,不创新发展经济儒学、工商儒学、资本儒学、管理儒学,儒学同样没有前途。学习日、新、韩在创造性运用“以义制利”,约束和推动市场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创造性构建“义利统一”的儒商之道及良财与美德相辅相成的儒家市场经济伦理,促进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将“内圣外王”之道在工商界进行创造性转化,倡导“学而优则工商”,“工商优则学”,“修身、齐家、治企、富天下”,促进中国优秀企业家——中国当代儒商群体的成长,将个人、家(企业、地方)、国、天下利益兼顾周全,对治当今功利主义至上的不良倾向,为国民经济稳健、高效、持久发展提供强劲的软动力。
3.社会治理上作为。社会是妙用,“社会”概念本身与儒学本义有着天然的血亲关系,随着“小政府大社会”的转型发展,“社会治理”话题日益升温,社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凸显,社会儒学的发展与作为必是大势所趋。积极扶持与发展当代儒家社会组织,促进现代君子社会共同体的成长与壮大,光大“和为贵”“和而不同”“家和万事兴”等主张,发扬“致中和”“中庸之道”“克己复礼”等理念,活化儒家家训家风、乡规民约、乡贤治理、民间自治等历史经验,推动当代儒学与现代社会的有机对接,全面相融,系统有为,建设现代“礼仪之邦”。
4.文化建设上作为。文化是体用(主体之用),文化儒学既是当代儒学的主体和灵魂,亦是重塑新时代核心价值观、培固民族文化自信、强化中华文化现代定力的核心力量。大力发展学术儒学、心性儒学、伦理儒学、教育儒学、宗教儒学、艺术儒学等,加强社科、教育、宗教、艺术、网络、媒体、宣传等阵地建设,推动文化儒学的普及、弘扬。发展现代书院、私塾、学堂教育,在大中小学深入开展经典教育、礼仪教育、美德教育,提升国民教育和青少年人文素养,解决现代学校教育重智轻德偏弊。顺应全球宗教稳定发展大势,学习国外宗教发展和管理的成功经验,推动现代儒教、孔教的创化发展,让儒家义理、价值和精神,以礼乐教化、道德敦化、伦理规范、宗教熏染的形式进入国民的精神生活,培育和提振民族精神,培埴和厚夯中华文化信仰,培固和维护中华文化主体地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安保力,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团结和凝聚中国人民和世界华人,共同应对文化认同和信仰危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千年长兴和民族永续而团结奋进。
相关链接:
中国当代儒学网:柳河东在韩国作“重建新时代孔家店——尊孔崇儒的伟大意义和时代进路”学术报告(组图)
搜狐网:柳河东在韩国作“重建新时代孔家店——尊孔崇儒的伟大意义和时代进路”学术报告(组图)
中国当代儒学网:山西儒林青年委与国学联盟建设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座谈会在龙城召开(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