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当代儒学 > 学术天地 > “儒学民族性与中华文化共性研究--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学术委员会2019年年会”在彭州举办(组图)
“儒学民族性与中华文化共性研究--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学术委员会2019年年会”在彭州举办(组图)
当代儒学网   2019-05-24 13:22:34 作者:子清辑 来源:品鉴彭州 文字大小:[][][]

 

 

    近几年,《中国诗词大会》《国学小名士》《经典咏流传》等国学类节目带起了一波品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而如今越来越多的课堂也开始重视国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儒学作为国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学术中最有体系、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是中国人身份认同、文化认同的精神源泉。


    不少地方也开展了儒学课堂和讲座,许多小伙伴希望能学到更多的儒学知识,而彭彭在5月18日,有幸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们关于儒学文化的精彩演讲哟!


    这场晚上8点举行的《儒学与地方文化建设》座谈会上,彭彭亲眼见证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现实版,真是思想激荡,精彩至极哈!专家学者讲得兴致勃勃,彭彭听得津津有味,还不停地做笔记呢!


    2019年5月18日,“儒学的地域性、民族性与中华文化共性研究——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学术委员会2019年年会”在彭州市海窝子古镇举办。此次年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大咖们在彭州进行了“鸿儒交锋?高谈阔论”。


    本次活动共有6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这些学术大咖们来自五湖四海: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台湾元智大学……

 


    吴光《论浙学的源流、内涵、基本精神与当代价值》

    “浙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分支,作为富有活力的地域文化形态之一,从南宋成型以来己历经800余年。它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重要作用,而在当代,随着浙江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和学术文化的日益繁荣,人们对隐藏在其背后的文化动力日益关注并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因此,从理论上深入探讨“浙学”的源流演变、思想内涵、基本精神及其当代价值是十分必要的。


    刘学智《“西部儒学”的研究何以可能?》

    关于“西部儒学”的概念内涵。第一,西部是中华文化之源,也是儒家文化的古老源头。第二,西部是儒家经学的重镇,也是儒家实现官方化的地区。第三,西部儒学在少数民族地区或少数民族统治期间,起着特殊的历史作用。第四,西部儒学是最早与佛、道二教发生密切交往关系的地域性儒学,这也是西部儒学的突出特征之一。综上所述,提出西部儒学这一概念是可行的,加强西部儒学的研究是必要的。


    单纯《略谈三苏的权利思想》

    讲到“蜀学”不能不讲宋代的“三苏”,因为中国学术“地望”最盛时即有“关洛濂闽”的名声,而比肩其雅的“蜀”似有“漏列”之虞。这或许与“三苏”卷入“新旧党争”太深,而疏于独立学术、广大门风有关。而讲到“三苏”又不能不论及中国学问的“入世”特征,或是儒家的“修齐治平”或是道家的“无为而治”;“三苏”处道教圣地,不能不习染“仙风道骨”之遗风,值北宋倡文治俭慈之时,苏洵文章名震京师,二子同榜及第,一门三杰,声誉遐迩。父子三人皆晋身政坛,成就了中国文人政治的一段佳话,也启示了中国科举制度和儒家“通经致用”在“三苏”身上体现出来的“权利”关系。


    李景林《旁通而上达——儒家天下观念的存在论根据》

    中国传统的天下观,从天下的角度来理解国家关系,而非以国家为主体来建立国际的关系。它为我们解决当今世界的政治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精神维度和思想框架,而这样一种思想维度和思想框架,则根源于一种独特的存在论。因此,当今世界合理秩序的建立,需要一种哲学观念的转变。儒家“天下观”所具有的未来性意义,就在于此。


    蔡方鹿《关于巴蜀哲学特色的思考》

    巴蜀哲学大致具有以下鲜明特色:一、融会儒、道、佛三教,具有较强的哲学思辨性和包容性。二、重躬行践履、实事实功。三、重经学,超越旧说,勇于创新。四、重人情。五、批判专制,与时俱进。


    刘俊哲《试论儒学在藏区的传播与影响》

    儒学传入藏区之后,藏民族吸取了内地儒家理想人格思想,丰富理想人格之内涵,特别是赋予了更多的崇尚智慧、讲诚信守义、为民等道德涵义。这可以从萨班所著的《萨迦格言》对理想人格所具有的内涵的赞美中可以看出。


    俞荣根《走出“律令体制”——重新认识中华法系》

    “律令体制”说肇始于日本汉学界。中华法系不应归结为“律令体制”,而是一种“礼法体制”。从“礼法体制”来重新认识中华法系,以廓清长期以来对其的误读、误解和误判,揭示古代中国法由礼典、律典、礼俗习惯法组成的法律样式,寻求中华法系追求“礼法之治”“良法善治”的法文化遗传密码。


    廖名春《论语?宪问》篇“欲寡其过而未能也”说辨证——兼论“君子道者三”章“我无能焉”的释读

    《论语?宪问》篇使者所谓“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既非谦辞,说蘧伯玉“想减少过错却还没能做到”;也非其对蘧伯玉的非议,言其过多而无能。而是说伯玉“喜欢拾弃他的过错”,在喜欢改过,勇于改过上,无人能及,没有谁赶得上。“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亦非谦辞,孔子是说“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三件事“我无能焉”,没有人比得上我。


    景海峰《岭南心学的思想旨趣与基本特征》

    陈白沙的出现和江门学派的确立,引领了有明一代的学术风气,为心学的重新启动和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使得粤地学术第一次走向全国中心。


   黄玉顺《人类共同文明的建构——关于儒学与人类文明共同体的思考》

    “人类文明共同体”所指的“人类文明”,应当是面向未来的单数的人类共同文明”建构。既不能是某种既有的单一文明传统成为人类共同文明,也不能仅仅是从既有的诸多文明传统中抽绎出不同文明间的共性,而只能是通过综合创造,建构一种新型的人类文明。作为这样一种文明,人类文明需要人类视野,共同文明需要共同创造,文明创造需要文明对话。在这种文明创造中,儒学可以贡献其经过自我损益的“仁”“义”“礼”等价值观。


    李存山《儒学的普世性与地域性》

    儒家学派之所以能从一个地域性的学派逐渐成为战国时期的“世之显学”,在秦以后又能在汉武帝时期居于国家意识形态所“独尊”的地位,实是因为在儒家学说中承载了中国上古文化的优秀传统,并且蕴含了中国乃至人类的普遍价值。


    经过一上午的“论剑”,专家们依然意犹未尽,在下午的儒学大会分组讨论会上,纷纷做了精彩的发言。

 


    文化大咖专访


    Q:在彭州的这样一个小镇来参加儒学年会,您有什么感想呢?


    李景林:这个小镇非常漂亮,很安静。我早晨出去逛了逛,发现当地老乡非常朴实,这里有山有水,风景秀丽,给人的感觉非常好。

    廖名春:第一次来彭州,很有收获,这里的山水特别漂亮。这些年来巴蜀地区的学者,在巴蜀文化上做了很多很重要的工作,现在儒学、巴蜀文化的研究是走在前头,是比较前沿的。

    黄玉顺:彭州虽不是儒学的发源地,但是儒学里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蜀学,就和彭州有密切的关系。彭州有很多文化的遗迹,我们可以来寻访蜀学的发源地之一,让我很高兴。另外这个地方绿水青山,小镇民风淳朴,小镇边还伴着河流,特别美。


    Q:普通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怎样对论语进行进一步的研读呢?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李景林:学习儒学,应从娃娃抓起,农村有句话叫“从小看大,三岁知老”,当人长到成人了,再去跟他讲这些道理,他也许听得懂,但不见得能落实到生活上。儒学教育如果从小抓起,就会在小孩子的生命里面扎下根来。

    廖名春:第一要把它读懂,找一本好书来看,论语里讨论的很多东西,在今天还有它的生命力,和现在的生活息息相关,值得我们吸收其中的营养。读论语的话,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比较有用的、熟悉的内容进行学习,由少到多,就能够加深理解。

    李存山:要读一些普及性的著作,如果要真正对儒学有所认识的话,还是要从四书开始,要读经典,四书就是儒学最基本的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Q:像海窝子这样的小镇,在传播或传承儒学上,您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黄玉顺:首先,要挖掘特色,突出儒家文化,特别是蜀学文化,尽可能凸显出当地文化的特征,凡是跟彭州有关的儒学与蜀学的文化遗存,先研究透。第二,根据研究成果,发展文化产业。第三,建议邀请文学艺术者,从史料和遗迹里,挖掘故事,把它转换成各种各样的媒体的艺术形式。

    舒大刚:首先要加强研究,做到文化自觉。下一步要做到文化自信,自信就是要有价值,有了价值才有自信,所以价值意义需要我们来研究,然后要把研究成果的现代价值转换到建设当中去,将成果进行创作性转化,找到我们彭州市自己的文化建设、乡村振兴的方式。


    Q:为什么选择在彭州海窝子古镇举办年会?


    李存山:这个年会在彭州召开很有意义,彭州有着耕读传统,这非常重要,读书和农业文明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耕读传统蕴含的一些儒学的精神其实仍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克勤克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些都是和我们的耕读传统有关系,儒学它实际是以耕读传统为生活基础的,所以我觉得彭州市把耕读传统传承和发扬,也是儒学的研究、推广和普及,它们是相互的、统一的。

    舒大刚:选彭州的理由很多,第一,彭州是文化之都,也是古都古城,还是天府文化、巴蜀文化重要的来源地、华夏文化与藏羌文化的重要通道,人们在这里可以提炼很多文化元素。第二,彭州在思想文化上有很多资源,像古代的严君平和近代的尹昌衡,他们都提出了很好的思想、学术和设想。第三,我们和彭州有很多合作,包括尹昌衡研究,在其后人的推动下,我们成立了尹昌衡研究所。第四,这里的文化很包容,和国际儒联的宗旨也非常吻合。所以彭州是我们的首选。


    儒学是全体大用之学,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以多维视野观照儒学是儒学研究的应有之义。


    地域、民族文化各异,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学,其发生、发展、存在形态表现出突出的地域性与民族性;这些多姿多彩的个性共同丰富了中华学术宝库,促成了中国文化共性的形成。


这个周末,
因为国际儒学大师的光临,
令古镇海窝子蓬荜生辉,文思闪烁,
可谓:鸿儒聚天彭,古镇文心接千载!

 

  期数:1487期
  文字:品鉴彭州
  图片:品鉴彭州
  视频:李筱刚
  编辑:梁丹  责编:叶韬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