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当代儒商 > 儒商文化 > 南怀瑾的企业经营之道:入世的儒商需要很好的利他精神(组图)
南怀瑾的企业经营之道:入世的儒商需要很好的利他精神(组图)
当代儒学网   2017-11-24 15:15:02 作者:铁镜辑 来源:浙江新闻头条 文字大小:[][][]

铁镜: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南怀瑾先生是位文化人。少有人知道他还有丰富的企业家创业、经营经历与经验......

编者按:9月25日,中央首次出台文件聚焦企业家精神,用36个字对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提出要求,即弘扬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

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企业家众多。9月29日,恰逢南怀瑾先生逝世5周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南怀瑾的故事》面市,书中追忆了先生曾经的经商历程以及他的商业观。在他看来,做商业一方面要守正道,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去办;另一方面又要注重创新,突破旧的思维定式,在融合传统国学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构建属于自己的商业智慧。本端缩写截取部分先生从商剪影,以期对今天的浙商群体更好地弘扬企业家精神有所裨益。

微信图片_20170929135644.jpg

 “手无分文,富可敌国”,是世人对南怀瑾的一个重要评价。

南怀瑾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也是一位业绩卓著的商界翘楚。他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积极传播中国古代优秀的商业文明,在具体实践中展示出高超的商业智慧。

从给自己的第一个公司取名“义利行”,到创办老古文化事业公司、修建金温铁路、投资吴江太湖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南怀瑾的商业之路与一般实业家不同,更多是以中国传统商脉中的“义利”为基准,这和西方古典经济学书籍中阐释的“自私而利他”之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南怀瑾的商业实践,实际上是抱定中国传统的商业智慧,按照儒家积极入世的诲训,在现当代的全球化大局中去验证东方智慧。 

不与官宦做生意 

1939年,22岁的南怀瑾投笔从戎,跃马西南,守边屯垦,企图靠生产支持抗战,出任大小凉山垦殖公司总经理。这个垦殖公司是由失意军官、政客以及江湖上的豪侠之士等发起成立的,经营地域包括川南、滇北和西康等地区。

为了公司的发展,南怀瑾曾到重庆找同乡张冲帮助。对大小凉山垦殖公司,张冲没有给南怀瑾什么直接的支持或资助,只是出过一些主意。

当时,有人筹建一个西南建设公司,总经理准备由温州同乡朱铎民担任。张冲对南怀瑾说,西南建设公司发展前景很好,而且总经理朱铎民是我们温州乐清同乡。如果能够加入这个公司,和朱铎民联手,应该会享受非常好的待遇。

朱铎民是当时的著名报人,章太炎的女婿,和南怀瑾都是温州乡贤朱味渊的学生,两人有同门之谊,老家都在温州乐清,相距仅三五十里地。后来南怀瑾打听到,这个公司有孔祥熙参与,于是便谢绝了张冲的好意。

在南怀瑾的内心,商人断不能发国难之财。商市发展生生不息,商人才能永续事业,断不能依靠权势和枪棒横行霸市。南怀瑾从商伊始就显得重义而轻利。当时的孔祥熙曾长期主理国民政府的财政,但他老谋深算、工于心计,利用权职发财。在南怀瑾看来,这官商之道显然和他的内心世界发生冲突。于是他选择了放弃。西南公司后来也半途而废。

张冲虽然对南怀瑾经营大小凉山垦殖公司没有多大的帮助,但让南怀瑾结识了许多高层人士。南怀瑾第一次步入商界,做了一两年农垦公司总经理,后来就净身而退。因为他不愿与官宦做生意。 

创办“义利行” 

1949年春,南怀瑾来到台湾基隆,在一条陋巷中安顿下来。

南怀瑾是温州人,当时一些温州人与台湾有货物贸易,做货物运输,有船也有枪。他们知道南怀瑾在台湾,就找他一起做生意。于是,南怀瑾和几位同乡一起创办了一家名为“义利行”的公司,从事货运。

入世的儒商需要很好的利他精神,南怀瑾取中国商道中的“义利”作为公司名称,源于孔子所说的“见利思义”,意为既要重利,也要讲义,体现了他的商业追求,是对中国传统商业价值的超越。儒士入世,不为争权夺利,而是敬天爱人,在利己和利他之间寻求平衡之道,这是南怀瑾商业智慧的重要体现。

义利行的生意开始还不错,后来合作者不听南怀瑾的劝告,盲目扩张。此时,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给经营带来了诸多不稳定的因素。南怀瑾不是主局者,尽管再三劝说合作者退而守成,最终还是没能说服合作者。不久,他们的3条机帆船被当局征用并在运输途中失火,南怀瑾和同乡的生意遭到毁灭性打击,可以说是血本无归。

对于这次失败的生意,2004年9月,南怀瑾在上海给清华大学EMBA学员讲课时这样总结:“我也做过生意,也发过财,可是有个经验你们没有。我一夜之间,1万条黄金都没有了,要靠卖衣服吃饭。如果失败的经验没有,你们不要和我谈生意,不要和我谈经济学,因为你们不懂。”

义利行宣布破产后,南怀瑾在一夜之间从富人变成了贫民,连基本的生活都要靠典当衣服来维持。但经营的失败没有压倒南怀瑾,反而被他认为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财富,可以从中寻找到成功的经验。他担心朋友赔了钱想不开,还专门准备酒菜,款待朋友并给其心理安慰。待人仁厚一直是南怀瑾的个人修为,成为南怀瑾精神气质的一个重要部分。

降价销售畅销书 

1971年老古出版社成立之前,南怀瑾的著作一直在台湾的有关报纸连载。《论语别裁》开始连载时,曾吸引了很多读者,读者们每天都迫不及待地等着看新内容。南怀瑾对《论语》的解读生动、直白,与现实生活十分吻合,既切合读者的内心需求,也给读者很大的思想启迪。

台湾著名书法家杜忠诰是南怀瑾的忠实粉丝。1969年,杜忠诰还在当兵,虽然部队里的事务很忙,但每天把阅读南怀瑾在报纸上连载的那1000字左右短文,当成生活中最解渴的事。杜忠诰慢慢地发现,自己对家庭的态度似乎改变了,学会感恩苦难,庆幸自己出生在贫困的家庭,能很早地认识到如何靠勤奋改变命运。

后来杜忠诰通过勤奋学习,被保送到台湾师范大学就读。当他在报纸上看到《论语别裁》要结集成书的消息时,赶紧向出版方预约一套。没过多久,出版方表示,因为预约的人很多,印刷的成本降低了,所以出版方主动降价。杜忠诰感到很好奇,当时一般商人碰到畅销都会提价,他们怎么反而降价?

事后杜忠诰了解到,南怀瑾堪称一位儒商,他成立出版社做图书买卖,并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南怀瑾一直强调功成名就者的社会责任感。他曾说:“一个人一生里做一件事情,对全世界人类永远有功劳、永远有利益,这个才叫事业,如大禹治水。上到皇帝,下至乞丐,都不是事业,那是职业。”在南怀瑾看来,现在很多人将工商业做得好,发了大财,但那是职业而不是事业。只有对社会大众、国家民族做了贡献,才是真正的事业精神。所以,才有降价销售畅销书这一佳话。

杜忠诰拿到书后,爱不释手,还经常向周边的人推荐。一次上课,杜忠诰向同学们推荐《论语别裁》,并让同学们传阅,没想到最后每个人都买了一套。看到效果这么好,杜忠诰又向整个年级推荐这本书,仅半个月的时间,他就推销出340多套《论语别裁》。为此,老古出版社经理古国治特意接待了杜忠诰,再次给他代销的图书打了折扣。

后来,南怀瑾听说此事,特地托古国治给杜忠诰送了两件礼物,一件是他新著的书,另一件是浅蓝色的西装料子。杜忠诰收下书,谢辞了第二件礼物。最后,南怀瑾请杜忠诰到老古出版社一聚,这也是杜忠诰第一次与南怀瑾见面,从此开始了两人长达几十年的师生友情。

南怀瑾降价卖书,本是一种按成本诚信经营的表现,原本是想让他的著作流传得更远,让更多的人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从商业的视角来看,也许不算高明方法,却出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销售效果。 

融资修路 

1988年底,南怀瑾在和家乡温州市政府来人谈论金温铁路建设时说:现实世界的事,都是要资源和人力结合才可成功。居中调度资源和人力的,便是用来沟通流动的货币——钱。有句古话说得好,“无钱休入众”,现在我们需要的更是钱。过去7次未成,也就是缺钱。

当时金温铁路能否建成,钱是关键。南怀瑾并不是大企业家,他倡导修建金温铁路,答应投资建设金温铁路,可这钱从哪里来呢?这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也是许多人的疑问。

微信图片_20170929135705.jpg

1992年9月10日,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董事李素美、金温铁路合营公司董事陈定国和王伟国到杭州洽谈金温铁路项目时,南怀瑾通过录音让他们带话给浙江领导说:“(大家)第一担心的大概是钱,你问我钱在哪里?告诉你不要担心,既然我答应了就要做,世界上的钱是人找的,至于其他的钱贷款向哪里贷再讲。”其时,南怀瑾可以说是胸有成竹。在铁路建设过程中,南怀瑾推出一系列创新的资金运筹设想理念和操作方案,对成功建成金温铁路起到了积极作用,让人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

作为一个时代的智者,南怀瑾十分清楚地意识到财富时代转变观念的重要性。他还十分明白,在现代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有时候观念比资金更重要。观念上落后一步,便会步步落后,从而最终丧失发展的先机。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人,不仅要有超前的战略眼光,还必须带头转变观念,从旧有的观念和制度中解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束缚,创造出一片新天地。为了建设金温铁路,特别是筹措建设资金,他呕心沥血,设想过许多方案。

1988年12月,金温铁路建设项目还在洽谈设想中,时任温州市计委主任章华表和副主任陈敬之第一次到香港拜访南怀瑾时,双方就合作建设金温铁路进行交谈。当时南怀瑾就提出成立铁路银行的设想,希望以信用社的形式成立铁路银行,加快资金周转,发行股票,存放款。

1989年,浙江省驻温州办事处处长李景山前往香港,和南怀瑾商谈金温铁路投资建设,南怀瑾就指出:投资铁路就犹如播种种子,这个周期是很长的,只有到了铁路建成的那一刻,才可以逐渐收回新种,这是一个相当于抛砖引玉的做法。所以,在准备开工建设铁路时,就应该采取股票上市,以及与社会主义大胆合作的双重办法,鼓励那些铁路沿线的人来购买股票,逐渐使这个铁路公司成为地方性的人民的公司。

为了金温铁路的股票上市,南怀瑾做了大量工作。他特意托人请美国丹佛市和西雅图市两家投资公司的专业人员对金温铁路做了上市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可以在美国上市,并且预计能吸收大约7000万美元的资金。

1992年6月10日,金温铁路公司开会讨论,采纳了南怀瑾的意见,初步确定发行A种记名普通股票,每股面值10元,计3000万股,分3期公开发行,每期发行1亿元。第一期为合营公司成立1年以后发行,铁路部分资产已经形成;第二期在金华至缙云或丽水段建成经营时发行;第三期放在全线基本竣工即将投入营运前发行。这个计划还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只因当时中国改革开放的程度并不深入,股票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其发展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金温铁路发行股票设想没能如期实现。

微信图片_20170929135735.jpg

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铁路是关系国计民生、与国家经济命脉紧密相关的大工程,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很少有个人投资的。南怀瑾倡导建设金温铁路的另一个创新设想就是通过海外融资,引进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向国外银行借贷来修建铁路。

为此,南怀瑾组织成立贷款小组,与国外银行进行联络谈判。他们先后与法国、瑞士、美国等多家银行联系探讨贷款事宜,最后,在诸多海外银行中选择了美国摩根士丹利银行。为了获得这家银行的贷款,南怀瑾又带领手下做了大量工作,并于1992年6月取得美国摩根士丹利银行核准1.2亿美元贷款。遗憾的是,这笔贷款最后由于银行不肯担保而放弃。

此后,南怀瑾又提出准许发行金温铁路储蓄券的新想法。这样做一是可以吸收温州等地过快发展的个体户游资,以安定社会经济;二是使铁路建成之日,就将该铁路归于国家人民所公有。这个筹资设想后来被温州市政府移用到筹措金温铁路配套设施建设资金上,而不是为了整个金温铁路建设的筹资,一度使双方产生误会。

南怀瑾还有一个大胆的融资设想,就是通过开发金温铁路沿线土地,建设铁路沿线商场、办公大楼、海港、旅游等相关基础设施来创造效益,增加融资。为此同沿线的温州、丽水、金华三市签订征用了1500亩土地。这些土地在金温铁路建成时增值数十倍,因南怀瑾还路于民,最后都归还给国家。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灵魂。在建设金温铁路的过程中,南怀瑾根据中国当时的国情,大胆地提出一些新的想法来改变固有的融资思维模式,以创新发展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式,并一步步把设想变成现实,对金温铁路按期建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微信图片_20170929135803.jpg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