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当代儒商 > 商海儒姿 > 儒商二巨子:范蠡和子贡(图)
儒商二巨子:范蠡和子贡(图)
当代儒学网   2016-05-11 02:23:40 作者:记者徐敏 来源:济南日报 文字大小:[][][]


  

    旧时,商店门口常贴着“陶朱事业,端木生涯”的对联,希望做生意能财源滚滚。这里的陶朱,就是传说春秋末期带着西施姑娘来齐国做生意的范蠡;端木则是孔子的弟子子贡,子贡复姓端木。范蠡和子贡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儒商,不仅通过经商聚集大量财物,而且为富有仁,是儒商的典范。

    传说中来齐地做生意的范蠡
  春秋末期,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消灭吴国后便离开越国,凭借着一叶扁舟,出三江,逐五湖。终于,他从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北上,来到了有河、有海、有山林、有草甸的齐国。范蠡在当地购买了一些土地,还亲自饲养贩卖五畜。有了一定的积蓄后,就利用天时、地利之便雇人开盐田,搞渔业捕捞,还兼营杂粮等生意。范蠡根据各地商贾的需求,先将各类上等货用牲口运往各个要货的地点进行出售,收款后,他再购买食盐、葛麻布衣等各类日用杂货运回到镇上。
  在与家人的齐心合力之下,范蠡很快就积累了高达数十万的财产。齐王听说范蠡搞经济很擅长,又仗义疏财,施善乡梓,是个贤能之人,便力邀范蠡进宫,请他进国都临淄做主持政务的相国。范蠡欣然答应。三年之后,齐国民富国强,而这时,范蠡又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向齐王归还了相印,决定散尽家财再次远走他乡。
  范蠡最后选取的经商之地是位于今天山东定陶的一个地方,史书上称为“陶地”。陶地处“天下之中”,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是最佳经商之地。范蠡就在这里操“计然”之术而“治生”,他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的策略,仅用几年时间就积累了大量财富。
  范蠡经商,不仅是有才智,更是具有商德。范蠡在经商中发现,人们在市场上买卖东西是用眼睛来估量,这样很难做到交易的公平,于是一心要发明一种可以准确测量货物重量的东西。有一天,他偶尔在乡间看到一名老农用一种一头吊了一块石头的木架装置汲水,很是省力。受到启发,他发明出了今天还在使用的秤。然而这样的秤还是会被一些不法商人做手脚,于是范蠡告诫同行:作为商人,应当光明正大,不能赚黑心钱。他说:“经商者若欺人一两,则失去福气;欺人之二两,则后人做不了官;欺人三两,则折损阳寿。”
  也许成为一个富人并不是最难的,成为一个受尊敬的人也不是不能做到,而要成为一个既富有又受尊敬的人却是相当不易。
  两千多年前的范蠡做到了。

能言善辩的儒商子贡
  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而这七十二贤中,最为优秀的恐怕就是子贡。子贡是名符其实的多才多艺,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既有文采,善于雄辩;又善政治外交,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子贡是孔子弟子中首富。
  子贡出生于富商贵族。他性格活泼,交往甚广,尤其是不安于现状,即便跟老师孔子周游列国,也没有停下经商活动。有一年冬天,当他获知吴国军队将远征北方作战时,便准备往吴国贩运丝棉。他知道,此时的北方正值冰天雪地,御寒丝棉是必备军需,他料定吴王夫差肯定会强征丝棉保证将士顺利远行,如此一来,吴国丝棉必会紧缺,丝棉价自然走高。子贡迅速组织人马,划成若干小组到鲁国各地采购丝棉,然后安排快车运往吴国。果然不出所料,啼冷号寒的吴国百姓很快将丝棉抢购一空,子贡大赚了一笔。
  从孔子门下完成学业以后,子贡先是回到卫国当了几年官。不久,就辞官不做,重操旧业,成了一个影响更大的贸易商人。顶着孔门高徒的招牌,他在商业竞争中的软实力和无形资产,也是一般的土财主商人所没有办法比的。子贡所到之处,除了做买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不遗余力地宣传自己的恩师,到处讲孔子的道德风范是多么高尚,孔子的学术思想是多么博大精深。子贡的儒商美誉来自诚信,他虽做买卖,却不忘儒家学说;他家财万贯,却富而不骄、富而有仁。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子贡当时的风光:腰缠万贯,能言善语,指点乾坤,走到哪都大受欢迎。而身为老师的孔子则是另一番景象,走到哪里都不大受欢迎,如“丧家之犬”。子贡的声名一天比一天响亮,大有超过孔子之势。当时鲁国的大夫孙武就公开在朝廷说:“子贡贤于仲尼”。连司马迁都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孔子的名声之所能布满天下,儒学之所以能成为当时的显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子贡推动的缘故。
  “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司马迁这样记录子贡的社会地位:有钱就能使王侯敬畏三分。子贡所独有的才能不但使他成为儒商鼻祖,更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通人”,从而达到了亦官亦商,亦儒亦商的最高境界。可以说子贡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儒、官一体的儒商。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