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张兰廷
近日拜读程冠军先生的新著《企业家论语》,不禁想到历史上的商人。商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有“商葩翼翼,四方之极”之称。商民善于经商,周初将这些经商的人通称为“商人”。到了春秋时期的商贾,已被列为四民之一。但韩非子在他的《五蠹》中将工商之民称为“五蠹”之一,是社会的蛀虫。在我国2000多年的帝制社会里,王权不断加强,在中央集权和高度统一的文化机制的高压下,中国的商业从来没有得到自由发展的市场,商人也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一直在官民的夹缝中求得生存。
企业家“entrepreneur”这一概念则来自西方,由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Richard Cantillon)在18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其原意是指“冒险事业的经营者或组织者”。1815年,法国早期经济学家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一次将企业家列入经济发展的要素之一。 194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中,使“企业家”这一独特的生产力要素成为最重要要素。熊彼特指出创新是对传统生产力要素的重新组合,企业家被称为“创新的灵魂”。熊彼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经济发展是动态的,是对现存的均衡状况的改变。经济发展不是因为人口、欲望状态、经济和生产组织的变化等“生产扩张的外部因素”,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才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才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
企业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动者”,也是市场机制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因此,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动力”,也一定来自于这些民间资本者群体。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和民间资本者群体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民营企业家和民间资本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相对于公有制经济体系内的其他经济成分和生产者,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离不开民营企业家和民间资本者群体的发展和壮大。
纵观当今世界,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固然是缺乏诸多经济要素,但是最缺乏的却是能够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家以及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经营管理人才。我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关键阶段,并且业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短短30年间,中国的民营企业从零开始,以40%的社会资源,完成了60%的GDP,承担着80%的就业任务。由此可见,企业家们已经是这个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砝码。
我国未来几年的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必将触及到深层次矛盾和重大利益调整,对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啻于是又一次严峻考验!期间,必将涉及到如何正确地解读和定义民营企业家和民营资本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企业家需要以企业家的方式为社会提供价值。企业家精神是当下所稀缺的:中国的改革就是一个最需要企业家精神的课题。这不仅需要领导人发现体制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还需要他们能在目前价值如此多元的社会里,团结起足够多的共识,甚至在体制内调和各种相互矛盾的利益关系,以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所以,企业家对社会发挥影响力,企业家向这个社会输出的正能量,恐怕就是现代的管理制度、组织机构、沟通技巧。从一个熟人网络走向共同理念的人的平台。有这样的自信,有这样的自我期许,企业家才能对社会形成更大的影响力:企业家们不仅仅为社会提供就业与财富,企业家精神更是社会进步的动力。长期以来,企业家的概念通常是从商业、管理及个人特征等方面进行定义。
进入20世纪后,企业家概念的抽象——企业家精神的定义就已拓展到了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分析的领域。而在当今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家转到政府或社会组织工作非常普遍,也不断提出和实施用企业家精神来改造政府服务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这种道德勇气意味着更多的付出与努力,更意味着在许多我们不熟悉的领域发挥企业家精神:去促使那些我们认为有价值的改变发生。无论是带领实验室,还是带领改革,这些在其他领域工作的精英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到各种公益事业中去,并赢得社会尊重,所展现的都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论语》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它不仅演绎了企业家坚毅卓绝、激情澎湃的创业史,而且反映了中国社会波澜起伏激昂壮阔的发展历程。我认为,无论是思考企业微观经营的实践者,还是展望世界宏观走势的理论工作者,都可以从这部书中获益。古语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这部《企业家论语》一定会给关心中国经济,关注企业创新,关爱社会发展的人们以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