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儒家的仁义之道审视和“翻新”西方管理模式,才能打造出一个中西合璧的企业。
当我们不断学习西方管理理念,用西方管理工具武装自己的企业时,是否想过:作为中国企业,无论如何公司里几乎所有人,都来自儒家传统的社会文化。
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西方管理工具与人们心中的儒家传统观念“对接”好了吗?
方太集团董事长茅忠群对此的答案是:不仅要“对接”,而且必须用儒家的仁义之道审视和“翻新”西式管理,才能打造出一个中西合璧的企业。由此,中国企业的管理创新才能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自己的价值。
茅忠群,这位儒家文化的信仰者,自2008年起,把当时已经打了10年西方管理基础的方太集团,引上了一条崇尚中西合璧、践行儒家管理模式的道路。
如今,方太集团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企业家进行管理考察的目的地。那么,在把儒家文化引入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茅忠群看到了怎样的东西方管理文化的碰撞,又有哪些感悟和总结?
仁义是种普世价值
《中外管理》:把儒家文化引入企业管理,是否有普遍的适用性?例如:在中国企业里引入儒家管理模式,是有其文化基础的,但如果面对的不是一家中国企业,儒家文化是否有它独特的管理价值?
茅忠群:如果从长远看,它一定是有价值的,因为儒家文化也代表着一种普世价值观,儒家崇尚的仁义也是普世价值。
过去我们认为只有西方文化才代表着普世价值,但儒家文化其实是真正从人性出发在讲普世价值。再有,儒家思想是非常包容的,可以不断吸收世界上一切好的文化,既有普世性,又有包容性。
一手儒家教化,一手制度建设
《中外管理》:西方文化更侧重于强调法律、制度和流程,现在很多中国企业在学习西式管理,在您看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会是什么?
茅忠群:中国社会从“五四”以后基本上不再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了,但如果没有前面的道德教育,后面的法律也管不过来。天下没有完美的制度,没有找不到漏洞的制度,如果没有儒家的道德教育,人们没有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制度就会失效。
方太集团是在把中西合璧当做一个大的方向,不走极端,一手是儒家价值观教化,一手是制度的建设,同时推进才能有效。
《中外管理》:说到企业管理的价值观,最基本的价值观就体现在办企业的目的上,您认为从儒家文化看来办企业是为了谁?
茅忠群:西方的管理课堂会告诉人们,股东利益最大化是办企业的目的,但儒家文化肯定不是这么认为的。儒家文化的理念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到企业管理里,则是以顾客和员工为本,而不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这是与西方管理理念不一样的地方。
符合仁义,才是好制度
《中外管理》:您刚才讲到,儒家文化是真正从人性出发的,那么,在儒家文化看来,什么是好的制度?
茅忠群:在儒家的体系里,符合仁义要求的制度才是好的制度。
什么叫符合仁义的要求?“仁”就是“仁者爱人”,这个制度本身是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的。什么是符合“义”的制度?“义者宜也”,你这个制度要公平、公正、合理。“仁义礼智信”中,虽然还有其他要求,但一个好的制度符合仁义这两点是最重要的,这样,制度执行的时候才会事半功倍。
《中外管理》:关于仁义,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您怎样解读仁义的本质?
茅忠群:仁者爱人。仁最核心的是爱,而且它外延很广,忠恕孝悌都在仁的范畴之内,都体现着具体的爱。例如:忠是对上级、对组织的爱,尽心尽职为忠;恕是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孝是对长辈、对父母的爱;而对兄弟姐妹的爱则叫悌。
仁的核心是爱,但仁又不等于爱。比如:一些宗教中的爱是博爱,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要爱。但是人性中本来就有恶的地方,因此孔子说的仁爱里,有时爱一个人是仁,有时恨一个人也是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厌恶什么呢?厌恶道德败坏的人。否则什么都爱,就变成孔子说的乡原,也就是老好人,
如何理解义?义者宜也,义者循礼。讲究的是合宜、合礼、公平、公正。
用仁义“审核”管理行为
《中外管理》:方太发展的第一个10年,打下的是西方管理基础,第二个10年开始把儒家文化引入企业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您有没有感受到中西方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的碰撞?方太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茅忠群:西方管理是以制度为核心的,西方管理的现代化成果,我们应该好好拿来使用,但拿来时有一个关键,就是与中国的儒家传统对接。如果没对接好,企业管理就会出现矛盾,谈文化的时候讲儒家,谈管理的时候又开始讲西方管理。
最基本的处理方式,就是把一个制度是否符合仁义的标准,作为接受或改良的依据。如果一个制度看起来不错,但并没有设身处地为员工考虑,那就要进行改良。
中国文化讲“合理”,引进的制度一定要合理。在企业管理中,我们要每时每刻提醒自己,把制度和决策用仁义的标准审核一下。
取消罚款的效果
《中外管理》:在引进一些西方管理制度的时候,方太在怎样从儒家文化的视角对其进行审核?
茅忠群:我们会通过联合项目组,这个方太的常设机构先吃透西方管理流程的精髓,然后再反复讨论。讨论的原则就是新引入的流程要符合方太的企业文化,最主要的是要符合儒家的仁义标准。
在方太内部,我们对原来已经形成的制度都进行了审核,与仁义有明显冲突的,我们就及时修改。
比如:我们用列举的方法,把员工可能犯的错误归纳成ABC三类。A类是最严重的,可能要开除的;B类的属于中档,是要处分的;C类是比较轻的,比如:迟到早退、乱扔垃圾。
对C类错误,方太原来是罚款一二十元。罚款也是西方通用的处理方式,大家不多想也都这么处理,但我们审视这个制度的时候就觉得不对。因为儒家强调的是教育,其实这个罚款制度中没有体现教育的功能。儒家是要通过教育使人产生羞耻感、敬畏感,有了这些他自然而然不会做违纪的事情。以前的罚款成了员工为自己的错误买单,买单了心里自然也就一笔勾销了。
于是我们把C类错误的罚款取消了,不给员工为错误“买单”的机会。而处理方式改为,直接的主管领导要找他谈一次话,谈话内容很简单,比如:为什么迟到呀?家里是不是有事呀?这也是对员工的关心。
一开始有管理人员担心犯C类错误的人会比以前多,但是新制度第一年实施下来,虽然员工总体数量在增加,但C类错误的总量比前一年下降了一半。而且后来连续三年,每年都下降了一半。
原汁原味的儒家受欢迎
《中外管理》:2008年以来,方太在管理中开始引入儒家文化,到现在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茅忠群:印象最深的是,儒家文化不像社会上、网络上看到的那样不被人们认同,其实我们推行的时候发现人们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度非常高。
为什么认同度高?因为我们告诉员工的是原汁原味的儒家思想。社会上很多人没有受过儒家文化的正统教育,听到的很多属于道听途说,听到了很多糟粕,那些糟粕根本都不是孔孟思想,导致了误解。
真正的儒家思想是符合人性的,真正从人性出发怎么可能不接受呢?
《中外管理》:另外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一般人会认为传统的儒家文化与商业文化是有冲突的,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茅忠群:儒家文化至少有两个部分,一个是道的部分,一个是用的部分。道的核心,也就是仁义是不变的,用的部分则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具体做法。道延用到今天依然有活力,用道来指导我们现在的用就可以了。另外,传统儒家义利合一的思想现在依然是值得提倡的。
以君子标准要求管理者
《中外管理》:有一些企业在推行儒家文化时,给人感觉儒家文化更侧重于教化被管理者,您怎样看待这样的现象?
茅忠群:这是对儒家文化的一种误解,真正的儒家文化,对职位越高的人要求越高。比如:对君子的要求和对老百姓的要求就不一样。儒家文化把这叫上行下效,上层如果都是君子的话,就会有个示范效应,带动基层的人去效仿。
在企业管理里,对职位高者的道德水准,就要给以君子的要求,对普通员工则不用这么高,而最终会形成跟进效仿的效果。
《中外管理》:在方太公司里,您是职位最高的董事长了,那么您怎样考虑对自己的要求?
茅忠群:要在公司内推行儒家文化,我自己还不能仅停留在认同儒家文化这个层面,还得上升到信仰儒家文化的层次,这样我才能真正在企业里践行。
儒家文化在我这里更多体现在重大决策上,如果在进行重大决策时,我首先考虑自己作为大股东的利益,那就没有体现儒家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