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当代儒商 > 管理之道 > 基于儒家文化的企业领导艺术研究
基于儒家文化的企业领导艺术研究
当代儒学网   2014-08-01 23:46:41 作者:白淑萍 来源:《中国商贸:综合版》 文字大小:[][][]

 

   【作者简介】白淑萍,渭南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为有效地实现领导目标,在一定知识、经验和辩证思维的基础上,在管理过程中富有有效性和创造性,对用人、决策、处事、协调等多个方面的领导原则和方法的具体运用。这些方面都在围绕着“人”这个主题而开展,是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这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成功对接,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受到“民本”思想的影响,成为历代领袖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思想体系,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将儒家文化与企业领导管理相结合,不仅能够为我国管理思想体系的形成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对我国优良传统文化资源的继承和发扬。

  1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

  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对于人性的讨论在先秦时期就几乎达到了顶峰,而儒家文化则是最为突出的代表,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受“天地之间人为贵”的思想影响,注重心灵的自我修养与自我完善,尤其是在仁、礼和中庸这三个方面精于探索,内容恢弘丰富,其思想哲理流传最广,影响亦最深,一直绵延至今,必然成为现代领导艺术的重要思想源泉。

  1.1儒家文化中的“仁”

  儒家文化中的“仁”是儒家德治的最高范畴和核心理念,孔子对“仁”作出了全面深入的探讨,指出“仁”即“爱人”,以“爱人”之心来推行仁政,为“仁”就应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使被管理者,各个阶层的人们都具备享受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由于儒家思想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运用,所以在很多时候人们把儒家文化中的“仁”看做是统治者束缚人性的工具,其实有断章取义之嫌,儒家文化中的“仁”是在保证人性发展的基础上而进行的,是人们发自内心的相亲相爱,在自身的觉醒中体会到“仁”的人道主义精神。

  1.2儒家文化中的“礼”

  儒家学说中,“仁”与“礼”本为一体,不可分割,甩开其中之一,单独讲“仁”或“礼”都不能说明对儒家学说有充分理解,在管理中就会出现偏差。在统治过程中,不讲究仁,只讲究礼,人民就会反抗其统治。不讲究礼,只讲究仁,人民就会轻慢其统治——即人民不受道德约束,就会由思想上的无政府状态引发现实中的无政府状态。所以,仁和礼是一刻也不可以分开的,在企业管理中也是如此。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仁”和“礼”的侧重程度也会发生转变,需要根据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对管理模式及管理活动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儒家文化在领导艺术中运用得出神入化,仁礼协调,一体不二。

  1.3儒家文化中的“中庸”

  “中庸”一词从现在来看给人留下不温不火、做事态度不积极的印象,其实这是中国近代落后时期,封建统治观念给人留下的错觉。“中庸”并非教人不求进取,相反更是对人性顺其自然发展的尊重,处在当下社会环境中的人们,往往是浮华大于平静,竞争压力巨大的企业领导者,更加需要闹中取静,依据人性进行修养。正如“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由此可见,儒家“中庸”并非压抑人性,而是承认人性、顺应人性,在以人性为根本的基础上谋求积极恰当的发展。把握好企业发展中的“中庸”之道,审时度势,掌握平衡,这样才能把竞争对手、企业员工与自身之间的关系处理得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2儒家思想在企业领导艺术中的发挥与应用

  从管理理论来看,领导艺术可以详细划分为用人和用权艺术、决策艺术、人际关系艺术,在这其中每一个艺术都有更为详细的划分,由此可见,领导者需要从方方面面去完善自我行为,方可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并称之为艺术。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虽然领导的模式多样变化,领导艺术各方延展,但是巧妙运用儒家文化的精髓,那么就能在企业管理中有其领导艺术之根本,赋予领导艺术之灵魂,在多元化的现代企业管理中渗透出“仁”、“礼”、“中庸”的思想魅力,凝聚企业上下精神与力量,作用于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1领导艺术对于“仁”的运用

  首先,领导者应该树立“以人为贵”的企业管理理念,在制度制定、人员招录、决策实施等方面都倡导人本主义,把员工看做是企业的主人,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管理核心落实到人身上,将制度和决策落实到每个员工的工作当中。孔子提倡,人能弘道而非道能弘人,所以企业领导者在实施领导管理活动过程中,应该摒除原来本末倒置的管理思维,掌握了“爱人”的理念,才能够使正确决策得到弘扬发展。其次,尊重员工个人诉求,儒家主张“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就是说,唯有百姓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将这个根本巩固了,国家才能安宁,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同样也是如此。由此可以得出,只有通过“仁”的学说,在管理中重视员工的个人因素,逐渐地得到员工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实现企业人心稳定与根基稳定。除此之外,这对于确定一个企业的管理理念及确立企业形象管理系统中的企业核心理念等都有重要意义。最后,要做到与员工同命运,共呼吸。想要真正达到“以民为贵”的领导艺术,只做到上面两点是不够的,还需要以与员工同舟共济的心态做决策、定方向。这样才能够有一个稳固的管理基础,逐步树立员工对于企业理念的信任。以谷歌公司为例,企业为员工提供了最好、最舒适的工作和休闲环境,但是仅仅把这种做法看做是领导者鼓励员工的手段的话,那其实是片面的。企业领导者不是仁慈的上帝,有权利赐予员工优雅舒适的工作环境,而更重要的是要以战友的姿态与普通员工奋斗在同一战壕,将员工命运视作企业命运,发挥激励机制,促进员工发展,从而实现企业发展。

  2.2领导艺术对于“礼”的运用

  从上文对于儒家文化“礼”的分析中可以得出,在企业管理中“仁”和“礼”是不能分割、相辅相成的。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转变及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需要调整这两方面的侧重比重,以保证领导活动的成效性和创新性。从我国朝代更替、社会形态转变的趋势来看,这是对人性解放的过程,也是人们追求人身自由不断增加的过程。在这种社会趋势下,就需要从“礼”的角度对追求自由与个性的行为进行规范。在企业管理当中也是如此,对员工的个人发展关怀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决策而进行的铺垫,对企业经营理念、制度制定的确立是保证管理正常实施,经营秩序顺利完善的基础。从儒家文化“仁”与“礼”的关系来看,“仁”的思想学说奠定的是一个企业的人文关怀与宽松的内控环境,是保证各项经营决策落到实处的基础,那么“礼”的思想推广就是不断完善企业员工的实际行为,完善企业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比如在处理利益关系的时候,企业领导者则应该坚持“以义统利,以利统义”的管理方法,将谋取经济效益的行为放在一个恰当的范围内,以义争取企业在竞争当中的优势,以义明晰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恰如其分的管理效益,而又不会失掉企业领导者的风范。在中小企业当中,企业领导者缺乏对于“礼”这一学说的正确认识,在实际管理中由于对“礼”产生偏差而将员工置于与自己对立的位置。这样不仅不利于管理活动的实施,也会大大降低自身决策的有效性。尤其是在涉及经济利益的时候,企业领导者一定要把握好,到底是以利为上还是以义为上,否则就会在经营管理中出现质的偏差。

  2.3领导艺术对于“中庸”的体现

  领导艺术中的“中庸”思想对领导者个人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一个企业领导者不论在自身处事还是企业经营中都应该坚持“中庸”的理念。在上文对于“中庸”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这里所说的中庸并非平庸,相反则是企业领导者对自身素养更高标准的要求。

  坚持“中庸”理念就要坚持“为政在人”。只有坚持了对人的基本尊重才能够在管理中践行君子之道,使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制度为人所信服,在这个基础上使企业上下相互监督,又不影响情感的相互交流,免生芥蒂。同时,坚持“中庸”理念就要坚持“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企业领导者应该坚持对自身修养的提升,尤其是道德素质方面。只有在不争、不抢、不盲的道德原则引导下才能在管理员工和经营企业中体现君子之德风,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进程。值得注意的是,在人才任用方面,“爱人”是基础,那么“中庸”的用人理念则是提升人才利用率的关键。从选拔人才开始,就应该遵循人性的发展规律,不能高估人才可能会对企业产生的价值而过分要求人才对企业做出超出其能力的贡献;同样也不能埋没人才特有的优点长处,而一味让其迎合企业发展。孔子的用人理念中还有一点,就是要强调观察员工的言行,了解该员工的工作经历,从而掌握其发展的动机与目的,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在遵循人性的基础上选择人才、管理人才、引导人才。这是为官的中庸之道,也是为人的中庸之道。只有企业领导者掌握了“中庸”思想核心,才能在提升自身素养的同时实现企业管理与决策的良性发展。

  3结语

  儒家文化当中不仅蕴藏着丰富的为人处世之道,还包含着管理与经营之理。儒家文化博大精深,且融会贯通,将儒家文化的精髓渗透到现代企业管理当中,合理科学加以运用,是培养和锻造领导艺术、从谋划到决策都能够稳中求进、并指导领导者与企业上下共同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