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苏浙一带人文荟萃、商贾云集,为历代富庶之地。苏商与徽商、晋商、浙商、粤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苏商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辉煌的过去。
早在春秋时期,邗沟兴运、吴王煎盐就闻名遐迩。明清时期,苏商的活动区域主要在太湖流域( 主要指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地所辖地区)。钻天洞地的洞庭商帮,深通商略。清朝中期以前,他们主要经营当地大宗物产如粮食、丝绸、棉布、茶叶等为主,刻书业、医药业也较发达;清末随着苏商中的实力资本入沪,金融业迅速崛起,钱庄、银行、证券、典当业也多由苏商涉足,尤以洞庭商人为著名。
甲午海战之后,以张謇、荣德生、荣宗敬等为代表的苏商,成为清末实业救国的主力军,埋头做事,低调做人,遵循着“远官僚,亲商人”的古训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实业富国”。
据统计,从1895-1911 年,江苏先后创办了218 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4252 万元,约占全国新办民族企业的50% ;从1895-1913 年,全国共有华商缫丝厂97 家,资本总额为1158.4 万元,其中江苏就有37 家,资本953.7 万元,占总额的82%。
在20 世纪初期民族工业大发展中,无锡帮的异军突起令人瞩目,形成了个有名的民族工业系统:荣宗敬、荣德生资本系统,杨宗濂、杨宗翰资本系统,周舜卿资本系统,薛南溟资本系统,唐定谦、蔡缄三资本系统,他们主要投资经营轻工业,资本增长极为迅速,这五大系统的工业资本由1915 年的122.95 万元增至1920 年的528.8 万元,6 年增长了3.3 倍。这些苏商精英成为近代工业发展的领军人物,江苏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无论数量和规模,苏商创办的实业都让其他商帮望尘莫及。及至20 世纪30 年代,苏商空前壮大,成为当时上海滩最重要的一股经济势力。
改革开放后,苏商再度崛起,苏南模式一度举世瞩目。1980 年代,“异军突起”一度被专门用来形容苏南乡镇企业。那一时期,“户户点火、村村冒烟”——整个苏南农村处处都在办企业。政策宽松,位置优越,加之悠久的创业传统和相对较高的劳动力素质,苏南的乡镇企业像燎原的星星之火,促使苏南地区的经济总量急剧增长。
1990 年代中期,苏南出现了第一次自下而上的乡镇企业改制高潮。三年之后,在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中,苏南的乡镇企业开始了第二次改制。股份制改革,让一度沉寂的苏商群体再度活跃,至此,旧的“苏南模式”被扬弃,一种新的“苏南模式”诞生,真正意义上的新时代苏商自此开始走上时代舞台。
自那时起,20 多年来,苏商群体里涌现出一大批引领时代大潮的优秀企业家,在市场的激烈博弈中,闯出一大批明星企业。比如,一手缔造苏宁集团的张近东,纵横商海20 余年,使苏宁成为与国美电器并立的全国性家电巨头;近年更是积极转型,大力进军电子商务与互联网金融。再如,白手起家创立京东商城的刘强东,虽然在京城创业,却秉承了苏商一贯勇于拼搏的创业精神,将一家小小的电子商务平台,做成中国第三大互联网公司,并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
回顾苏商群体的发展,可以发现,他们有着如下鲜明的特点:
首先,实业为主,工学结合。在近代的江浙财团中,苏商以工业资本著称,浙商以商业资本著称。张謇作为近代苏商的领军人物,是中国第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精神的企业家。他目睹甲午惨败,国事日非,不愿再求仕进,遂踏上实业救国的道路。在“官本位”的中国社会中,放弃状元的尊容,去从事一向被视为奇技淫巧的事业,这件事本身的意义已远远超过办成功一二家工厂。
第二,敢担风险、务实创新。成功企业家的素质:诚信、自信、有热情、冒险精神,不拘于礼仪和规则,开放交流。无锡荣氏兄弟在一无官方照顾和官方财政支持,二无买办经验的条件下,靠经济手段在竞争中发展起来的。他们在创建企业的过程中,所靠的就是敢担风险的企业精神、灵活的经营作风和科学的管理手段。
第三,公开言利,新义利观。1946 年,荣德生的儿子荣鸿任及孙子荣智明去美国留学,荣德生“临行再三训迪叮咛,在外不必以学位为目标,只要在事业上学会实用本领”,他认为“留学归来致力于实业者多有成就,走人政治者多学非所用,一人此途,与猾吏无异,不但无益社会国家,且亦自误,至为可惜,反之若做一农工,有裨于生产也”。
第四,兼容并蓄,多元开放。明清以来,苏南就形成了重商主义的传统出现了“满路尊商贾,穷愁独缙绅”的局面。近代以来,苏南是对外开放的桥头堡,首先接受上海商业文化的辐射和影响,苏商作为工商业的领军人,必然具有多元开放的文化特征。苏商看准上海这个商埠的特殊商业地位与惊人发展潜力,携巨资全力开辟上海这一商业市场,他们通过与洋商密切经济交往,自然而然地直接学习或借鉴了西方商业文化知识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进而形成开放的思想观念。
第五,爱国尚德、尊商惠民。近代苏商颇具有政治热情和爱国情操。1905 年11 月苏州资产阶级成立商会,积极投入抵制美货运动和立宪运动;1906 年5 月,商会招集各业筹集30 万元底股,筹备成立苏省商办铁路公司,迫使清政府同意苏商铁路自办。近代苏商除兴办企业,发展教育外,还积极参与地方公益事业,如:修建桥梁、道路、津渡和水利扶孤、恤贫、丧葬、等善举。如盛宣怀家族,很早就有公益传统,盛宣怀更是领头创建北洋大学、交通大学;而荣氏家族,则以一己之力创办著名的江南大学。
苏商TOP10
NO.1 张謇:最后的状元,最早的企业家
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张謇创办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工作;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NO.2 盛宣怀:首席官商,长袖善舞
官到一品大员、商成一国首富的红顶商人,从古到今却不多见,清朝末年的盛宣怀,就是这种稀有“人类”中的一个,他“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人称近代中国首席官商。这位幕僚出身的落第秀才,因先后得到李鸿章、张之洞等朝廷权臣的赏识,不仅官至邮传部尚书,而且在实业上“一手拿16 颗夜明珠”。在清末民初的乱世中,他不仅从官场全身而退,而且身后留下2000 万两白银的遗产。
NO.3 荣氏兄弟:珠联璧合,民国首富
荣宗敬,荣德生,这对来自无锡荣巷的农家子弟,是民国时期中国商界最耀眼的双子星座。与盛宣怀那样的官商不同,荣氏兄弟完全是草根出身,白手起家,一个是雄才创业,一个是老成持守,打造了中国最大的民间财团。荣氏兄弟既是面粉大王,又是纺织大王,鼎盛时期拥有21 家企业,在衣食上拥有半个中国。最难得的是荣氏家族势力在时代的暴风骤雨中绵延下来,成就了中国财富史上富过四代的传奇。
NO.4 陈光甫:金融巨擘,中国摩根
1915 年6 月,陈光甫创立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这家“小小银行”开创了零存整取、红白礼包等一系列新的储蓄种类,在中国金融史上留下了无数个第一,不到20 年即成长为中国当时最大的民营银行。当年,陈光甫与张嘉璈、李铭、钱新之并称为国内银行界四大名旦,陈更被誉为“中国的摩根”。能获得美国人这样夸奖的中国企业家极少,只有清末民初的南洋归国巨商张弼士曾或类似的殊荣,被誉为“中国的洛克菲勒”。
NO.5 唐星海:牛车阔斧,创二代传奇
无锡唐氏和荣家有众多相似之处,在海内外影响巨大。无锡唐氏的传奇已延续百年,兴盛了六代。对唐氏商业王国的持续兴旺起到了承前启后作用的,是第四代的留美海归唐星海。正是这位MIT 双料硕士,1926 年引进当时最先进的“泰罗制”,让唐家的核心企业庆丰纺织厂脱胎换骨,也让这个古老家族从长袍马褂走向西装革履。
NO.6 张近东:家电大王,团队致富。
1990 年12 月26 日,张近东以10 万元自有资金,在南京宁海路租下一个200 平方米的门面房,取名为苏宁交家电,专营空调。苏宁云商(002024,股吧)的发家史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张近东个人的努力和家族的支持,但张近东坚持“强化”苏宁团队的集体奋斗,并以“股权大派送”的形式实现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团队致富”。近年更是积极转型,大力进军电子商务与互联网金融。
NO.7 沈文荣:红顶商人,钢铁巨头
沈文荣堪称当代企业家中的异数。沙钢的前身是一个靠45 万元自主募集资金起家的一个小作坊,1988 年沈文荣做了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决定,掏光了所有的家底买了一个二手的先进机器。经过艰苦的谈判,他先于众多竞争对手,以3380 万欧元买下了总重量达到20 万吨的设备。从最初的投资45 万,到现在的年营业收入1000 多亿。而在创办沙钢集团之前,沈文荣曾官至中共张家港市委副书记。
NO.8 周海江:当代儒商,勇于创新
无论是作为学者,还是作为企业家,人们对周海江的评价都离不开“创新”两个字。1988 年他辞教从企,在红豆从车间基层做起,创新是其工作的最突出特点。八十年代末出资160 万元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1995 年通过兼并上海市一家国企跨行业发展摩托车行业,红豆所有产品实行“一品两厂”形成内部竞争,2001 年红豆股票上市,开始迈向资本经营……所有这一切,他都走在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前面 。
NO.9 刘强东:摊贩起家,青春传奇
1998 年6 月18 日,刘强东怀揣着工作时期赚取的2 万余元现金,前往中关村(000931,股吧)创业摆柜台,售卖刻录机。2001 年,复制国美、苏宁商业模式经营IT 连锁店。2004 年1 月开始,刘强东带领公司进入了电子商务领域,正式创办了“京东多媒体网”,继而发展为京东商城。白手起家创立京东商城的刘强东,虽然在京城创业,却秉承了苏商一贯勇于拼搏的创业精神,将一家小小的电子商务平台,做成中国第三大互联网公司,并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
NO.10施正荣:光伏巨子,折戟沉沙
施正荣,原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曾是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领军人物。2000 年,回国创办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2005 年无锡尚德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以23 亿美元身家成为当时中国的首富,无锡尚德也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光伏企业。因公司治理不善,公私不分,加之光伏产业遭遇罕见寒流,无锡尚德被迫破产重整,施正荣也因此步入人生低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