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请您留言 / 友情链接
繁體中文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当代儒学网 > 当代儒商 > 儒商动态 > 捐资3000多万元 只为弘扬传统文化
捐资3000多万元 只为弘扬传统文化
当代儒学网   2013-01-30 08:30:53 作者:记者 刘娟 来源:眉山日报 文字大小:[][][]

 

       锣鼓喧天、歌声飞扬,烟花烂漫、爆竹声声,昨(29)日,东坡区三苏乡望苏村文化广场喜气洋洋,热闹非凡。4000多名村民聚集在一起,参加中共党员、在深圳成功创业的知名建筑工程师、望苏籍人熊秀平捐资修建的望苏桥、东坡书苑、黄花堰河堤等工程竣工仪式。

  望苏村村党支部书记彭月忠介绍,从2010年至今,熊秀平就一直在为家乡做好事。继修文化广场之后,又修建了望苏桥、东坡书苑、黄花堰河堤……截至目前,熊秀平已为家乡捐资3000多万元。

  当天上午8点50分,当记者到达望苏村文化广场时,广场上已坐满了人。他们都渴望见证望苏桥、东坡书苑等工程竣工这一特别的历史时刻。9点15分,在欢快的鼓乐声中,竣工仪式正式开始。令人高兴的是,一向低调、不愿接受采访的熊秀平当日终于在人群中露面。他缓缓走上舞台,讲了几句简单而朴实的话,“感谢工人们的辛勤劳动!我们村的几件事儿(指捐资工程)今天终于做完了,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早日奔小康。”

  “讲话这么简单,都没提自己做的事,真是太低调、太谦虚了。我活了几十年,还没见过像熊秀平这样为家乡做这么多实事,自己又不求名不求利的人,真是让人感动啊!希望以后大家都像他学习。”望苏村老党员岳金玉对记者说。

  源源不断回馈家乡

  昨天,位于省道106线551公里界桩旁的望苏村文化广场格外热闹。文化广场旁是一栋引人注目的琉璃瓦古建筑。“这就是熊秀平2010年开始自己设计、自己施工捐建的"东坡书苑",以后这里面有老年活动中心、幼儿园,还要存放上万册书哩!我们以后就可到这里看书了,这是我们三苏学生的福气。”当地学生解杜娇向记者介绍。

  记者看到,东坡书苑前,除了独具匠心的金水桥、绿化带、喷水景观之外,更让人赏心悦目的是雕有“仁、善、空”等字和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等“四大发明”的雕塑。而走进东坡书苑,更让人有一种置身诗词海洋的感觉。房檐、柱子、墙壁、地上,随处可见雕刻精美的诗词。人们在书苑里尽情地参观、阅读……

  “这里简直是一个学习的圣地。以后到了周末,我们就可以到这里来学诗词了。”不少学生连声感叹。

  据彭月忠介绍,“东坡书苑”是熊秀平为村上捐赠的第四个“大礼”。“第一次捐了40万元修建村委会办公楼前的文化广场;第二次捐了900多万元修建望苏桥;第三次捐资1000多万元美化黄花堰河堤;第四次,便是投资1200多万元修建的这个"东坡书苑"。三年多来,他为村上捐赠的资金达到了3500万元。”

  穿过省道106线,与“东坡书苑”相对的就是熊秀平捐建的“望苏桥”。人们成群结队,欢欢喜喜上桥“踩桥”,并快乐地阅读着桥栏上的古诗词。“如此有文化内涵的桥,在全国可能都是独一无二的。”带着孙子在桥上阅读诗词的一位退休干部说。

  既大气又节俭的企业家

  采访中,熊秀平的亲戚万菊枝告诉记者,别看他为家乡“出手大方”,很“大气”,但到了他自己和家人这里,他却是非常节约的。“修望苏桥的时候,他亲自在工地上监管,和工人同吃同住。有几次我看到他穿的是迷彩服和水胶鞋,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农民工呢……”

  熊老板的节俭,给望苏村村干部也留下了深刻印象。村主任胡国祥说,他每次从深圳回来,都不会惊动任何人。“下飞机后,他自己到客运站坐大巴车回来。有一次,大热天,我们给他建议,让他回来通知我们,以便好去接他。他却说,接啥子哟,自己又不是没腿。”

  在望苏村,认识熊秀平的人都被他的朴实、谦虚所感动。胡俊明大爷告诉记者,他是望苏村3组人,不仅被熊秀平的善举所感动,更让他感动的是熊秀平的为人。“他每次见到我们都是乐呵呵的,一点架子都没得,有时看到他背着背篓穿着胶鞋去买菜,就和我们一般人差不多嘛!完全看不出他是身家上亿的大老板。”

  彭月忠告诉记者,“东坡书苑”的地址,原来是熊秀平家的一栋青瓦房。住着他的父亲和兄弟一家人。如今,在修“东坡书苑”时,很多人都以为熊修平是为家人修建别墅。可修成以后,大家才知道,他只在书苑左侧修了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给兄弟一家人住。“真没想到,他为村上付出了这么多,自己和家人都这么节俭,这令很多人佩服。”彭月忠说。

  文化搭台 建百年新村

  文化广场、望苏桥、东坡书苑、河堤……熊秀平捐建的四个工程,无一不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用精美的雕刻艺术将论语、道德经、易经、大学等传统经典呈现在桥栏、墙壁、房檐、河堤上,令人叹为观止。“也正是有了这些经典雕塑,才真正体现了熊总这些公益工程的价值。”一位参观者说。

  彭月忠也坦言,如果单是解决交通、阅读等实用问题,熊秀平是绝不会如此大手笔搞以上四个工程的。“桥也好,书苑也罢,都是集实用性、文化性、观赏性为一体的。熊总是在打造一个传世之作,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让人们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和为人之道。”

  有了熊秀平提供的平台,望苏村今后如何发展,彭月忠说:“熊总当时给我们一个思路修千年古桥,建百年新村。千年古桥是修好了,建百年新村就是考验我们的时候了。不过,我们在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把现代化建设与传统文化相融合。”

  【对话熊秀平】

  记者:您为何会为家乡捐建“东坡书苑”?

  熊秀平:中华文明5000年长河,只出了一个苏东坡,这是眉山人的骄傲。而望苏村又是少年苏东坡成长的地方,与苏东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无论是天时、地利还是人和,“东坡书苑”都应该建在这里。

  记者:无论是在东坡书苑还是望苏桥上,您都设计雕刻了很多经典诗词,赋予每个工程文化内涵,您这样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熊秀平:传承东坡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在物质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精神文化多么匮乏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淡了,要改变这个现状,人们必须静下心来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洗涤自己的心灵。

  记者:您自己和家人都非常勤劳节俭,但回报家乡时,您却从不吝啬,不仅出钱还出力,这是为什么?

  熊秀平:时代不一样,经历不一样,价值观不一样。就是这样。

  记者:东坡书苑、望苏桥等系列工程都建好了,今后将如何发挥其传承文化的价值?

  熊秀平:这个问题我不回答。我相信后人一定会有智慧和办法的。

 

关闭窗口
 

copyright(c) 2004-2012 中国当代儒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65号  e-mail: mail-ccc@163.com  mailzhrx@163.com QQ:1953300734  审批表下载 
晋ICP备120015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