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5月15日第29个国际家庭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等联合举办的“新时代企业家家风建设研讨会”上,博鳌儒商论坛理事长、全国新儒商联席会议秘书长、中山大学博士导师黎红雷教授通过视频发表演讲。
黎红雷教授指出: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企业家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治理体系的“文化资本”。最近,博鳌儒商论坛理事会和全国新儒商团体联席会议秘书处,在北京健坤基金会的支持下,组织编写了一套《新儒商家风》丛书,总结了30位当代新儒商企业家把中华优秀家风文化融入企业的生产与生活、经营与管理,涵养企业精神,培育企业文化,助力企业发展的经验。在此向大家汇报三点共识。
第一,企业家风是具有儒学基因的东方企业文化。我们知道,“企业文化”从字面上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学者在西方管理学中首先提出来的概念,英文是:Corporate Cultures;但从实质上看,严格来说,“企业文化”概念并不是美国学者的首创,因为Corporate Cultures实际上是对日语“社风”的英文翻译。这里的“社”指“株式会社”,就是日本的公司;“风”我们中国人一听就明白,指“风气”,但美国人不明白,所以只能翻译为Cultures(文化)。日本人把企业当做家庭来经营,其“社风”就是指企业大家庭的风气,这明显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是世界上最重视家庭的族群,儒家学派是世界上最重视家庭的思想学派。中国人的家庭,不仅是生儿育女的地方,而且是生产消费的组织,更是学习教育的场所。在儒家看来,家庭组织是所有社会组织的基础,家庭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的前提,家庭制度是所有文明制度的起点。因此,我们今天提出“企业家风建设”,实际上是正本清源,回归传统,是中国优秀家风文化在当代企业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二,企业家风建设的基础是建设“幸福企业大家庭”。儒家主张“仁者爱人”,提倡“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受此影响,当代新儒商把企业当作“家”,把员工当作“家人”,自己则当好一位尽职尽责的“大家长”,率领“家人”一起建设“幸福大家庭”。在他们看来,企业是家,董事长是大家长,董事长像父母一样关心公司高管,爱护每一位员工。管理层也会学习效仿,这就是上行下效,兄友弟恭。管理层关怀员工,员工之间也会相互关爱,像兄弟姐妹一样,彼此关心彼此爱护彼此协助。这样的“家”,其成员并没有血缘关系,却获得了血缘家庭所具有的亲密感,实际上是一种“拟家庭化组织”,形成了企业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新儒商的企业家风建设
第三,企业家风建设的途径是开展道德人文教化。“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在儒家看来,管理就是教化,管理者就是教化者,管理的过程就是教化的过程。儒家十分重视道德人文教化,孔子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此,当代新儒商企业的员工教育,一方面是通过“他律”,就是把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五德编成员工的价值观行为守则;另一方面是“自律”,就是开展“五个一”活动,包括立一个志,读一本经、改一个过、行一次孝、日行一善,引导员工向上向善,成为企业合格的人才。
在道德人文教化中,儒家十分重视领导者的言传身教。孔子指出:“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为此,当代新儒商提出“三为一德”的理念。第一是“为人之君”,就是领导者要有君子般的风度和君王般的责任;第二是“为人之亲”,就是要像对待亲人那样对待自己的下属;第三是“为人之师”,就是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为人之君”、 “为人之亲”、 “为人之师”,这三句话构成了一个“德”字。“德”是一个领导者的基本素质和风范。以德平天下人心,大家就会无怨无悔地跟着你走。
总的来看,企业家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在企业家、企业员工及其家庭中传承文明、孕育新风、涵养正气,为企业汇聚强大的正能量,从而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做大做强做久做得有价值,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子清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