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5月14日上午,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央视网、孔子网联合播出的“尼山讲堂”,继续邀请当代著名儒学家、全国新儒商团体联席会议秘书长、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黎红雷教授,开讲《儒家思想与中华商德》(下)。以下是演讲记录:
“儒家思想与中华商道”的第四个方面:智以创新,与时俱进。
“智”是儒家“三达德”[ 《礼记·中庸》:“知(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智、仁、勇)之首,孔子说:“智者不惑”[ 《论语·子罕》。],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儒家之“智”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时中”。与很多人心目中儒家的“保守”形象不同,真正的儒家其实是主张与时俱进、趋时而动的。《周易》中多次提到“与时偕行”[ 《周易·损卦》:“损益盈虚,与时偕行”;《周易·益卦》:“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儒家的时变观,一是“顺时而变”,抓住有利的时势,乘势而上,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因变而变,主动地因应时势的变化而变化,根据现实的时势而作出正确的决策。三是权宜而变,依据一定的时势(包含时间、地点、条件等要素)而转移。四是时中之变,中庸就是合适,就是通过与时变化的途径而达到合适的目的。五是不变之变,“变易”的过程中有恒常之秩序,变而不乱,变而有常。
当代新儒商企业把儒家的“智者不惑”思想融入企业治理实践,展现出“智以创新,与时俱进”的新时代中华商德。他们致力于成为“时代的企业”,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在他们看来,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成功的企业。为什么这么说呢?企业都想长盛不衰,但实际上我们很难看到这样的企业。一般来讲,很多企业都是昙花一现。如果这个企业成功了,那么,它所谓的成功,只不过是踏上了时代的节拍。所以说,企业应该是时代的企业,也就是说跟上了时代前进的步伐就是成功的企业。儒家经典《周易》所包含的 “三易”,就是变易、不易、简易,非常适合市场的原则。“不易”就是市场有一个原则,是对用户的真诚,这个是永远不变的,“变易”就是市场万变,你应该变到它的前面去;“简易”就是所有的管理都应该是最简化的,我们用最简化去应付最复杂的东西。这就是最高的智慧。中国最高的智慧是中庸,应该是找到一种方法,这就是《中庸》当中说的“极高明而道中庸”。
“中庸”是儒家的最高智慧。儒家经典《中庸》把“中庸”与“时变”结合起来,提出“时中”的概念,既揭示了“中庸”原则的时变性,又展现出“时变”思想的适中性。受此启发,当代新儒商企业提出“创造市场”的观念。所谓“创造市场”,就是不局限于在现有市场中争份额, 而是以自己的优势另外创造新的市场,即不去争现有蛋糕的大小, 而是重新做一块蛋糕去享受。这也符合《周易》中的“三易”原则:“变易”,市场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不易”:万变之中有不变的规律, 这就是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高标准是永远不变的;“简易”:把市场中纷繁的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来解决。一个企业永恒的追求,就是要真正变成一个时代的企业。
这里跟大家分享海尔集团的“黑海战略”。大家听说过“红海战略”吗?说的是企业在相对固定的领域激烈竞争,血流成河,就像红色的海洋;后来又出来一个“蓝海战略”,企业寻找新的领域去发展,就像走向相对广阔的蓝色海洋。这两种战略的共同点都是零和思维,不是你输就是我赢。而海尔集团提出的“黑海战略”,以合作共赢为目的,创造的是以生态价值为基础并可以自我进化的生态圈,就像颜色深黑、无法被染成红色的黑色海洋。它超越竞争、实现竞合、共创共赢、生生不息,具有无穷的生命力。
讲到这里,刚好看到网友提的一个问题与此有关:这位网友问到:我们通常认为在企业经营中,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得到生存和发展,才是企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企业经营中会面临各项生存危机,竞争和抢夺社会有限资源的现象常有发生,竞争往往又是残酷的。但是从儒家来说,我们重视仁义兼爱,注重共赢的局面,您认为这矛盾吗?怎么样才能平衡好这个现象呢?
我的回答是:上面我提到 “红海战略”、“蓝海战略”与“黑海战略”,前两者所遵循的都是传统经济条件下零和博弈的竞争思维。这里根本的问题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难道只有竞争,没有合作吗?“竞合”思维是否可能,如何可能?儒家主张“和而不同”、“和谐共生”,它并不是试图消除差异、泯灭竞争,而是将“差异”与“竞争”统合到一个生命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之中,大家一起去共创、共赢、共享。海尔集团提出“黑海战略”,一方面是吸收了儒家“和谐共生”的思想智慧,另一方面是看到从传统的产品经济、服务经济过渡到体验经济的时代变化。只有抛弃旧思维,才能适应新经济!
谢谢这位网友的问题,欢迎网友继续提问,我会随时回答。好,我们继续往下讲。
“儒家思想与中华商道”的第五个方面:仁以爱人,厚德载物。
“仁爱”是儒家“三达德”(智、仁、勇)的核心,孔子说:“仁者不忧”[ 《论语·子罕》。],意思是说:有仁爱心的人不会忧愁。据《论语·颜渊》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关于“仁爱”的对象,孟子提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尽心上》。],主张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北宋儒者张载提出“民胞物予”,主张天下的民众都是相互依存的血脉同胞,天下的万物都是亲密无间的友好伙伴。明代儒者王阳明提出“万物一体”,把天地万物都当成自己身体和心灵的一部分。这些,都体现了儒家宽厚包容的博大胸怀,正如《周易》所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坤卦·象曰》。],这就为企业、社会、自然等不同层面“生命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当代新儒商企业把儒家的“仁者不忧”思想融入企业治理实践,展现出“仁以爱人,厚德载物”的新时代中华商德。首先是“亲亲”与企业生命共同体的构建。儒家“亲亲”的本意是亲爱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儒家十分重视家庭,在他们看来:家庭组织是所有社会组织的基础,家庭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的前提,家庭制度是所有文明制度的起点。受此影响,当代新儒商企业把企业当作“家”,把员工当作“家人”,自己则当好一位尽职尽责的“大家长”,率领“家人”一起建设“幸福大家庭”。在他们看来,企业是家,董事长是大家长,董事长像父母一样关心公司高管,爱护每一位员工。管理层也会学习效仿,这就是上行下效,兄友弟恭。管理层关怀员工,员工之间也会相互关爱,像兄弟姐妹一样,彼此关心彼此爱护彼此协助。这样的“家”,其成员并没有血缘关系 ,却获得了血缘家庭所具有的亲密感,实际上是一种“拟家庭化组织”,为企业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其次是“仁民”与社会生命共同体的构建。儒家“仁民”思想的本意是像关爱自己的亲人一样关爱社会大众。孔子提出“泛爱众”[ 《论语·学而》。]的理念。在儒家看来,孝悌可以说是仁爱行为的起点,但绝对不是其终点;仁爱的对象不应该仅仅是自己的家人,而且是更为广泛的社会大众。即儒商鼻祖子贡所说的:“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论语·雍也》。];也就是儒家亚圣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受此影响,当代新儒商企业积极投入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无论是平时的扶老爱幼、扶弱解困、扶贫攻坚、慈善捐助,还是特殊时期的抗洪、抗震、抗灾、抗疫的斗争中,他们都是义不容辞、率先垂范,慷慨解囊,无私奉献。当代新儒商企业还认识到:“最究竟的慈善,莫过于拯救人们的心灵”。为此,他们建立国学公益教育机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甚至还进“高墙”(监狱和戒毒所)。通过社会大众的共学,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达成共识,实现了文化自觉,增强了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提升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效率。这就为社会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最后是“爱物”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儒家的“爱物”思想,一方面主张在天地万物中人类最为尊贵,另一方面看到了人类与万物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由此,在人类利用万物的问题上,儒家形成了“取物而不尽物”的理念。坚持对生物资源和自然资源有限度地利用而不是破坏性地开发的原则,体现了儒家兼顾人类需要与保护自然的责任观。受此影响,当代新儒商企业积极探索“天地人和”的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道。在他们看来,没有天地万物,则没有人类,没有人类,则没有企业员工,没有企业员工,何来股东?可以这样比喻:天地万物是企业的大父母,全体员工是创始股东的小父母。因此,他们提出“天地人和的股权改革”。其中属于“天”的股份收入所建立的公益基金,除了社会公益、员工福利之外,主要用来发展有机农业,让全体员工免费吃上放心的有机粮食和有机蔬菜,保障了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既保护了自然环境,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为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构建提交了企业的答卷。
这里跟大家分享苏州固锝公司的故事。苏州固锝认为,幸福企业大家庭建设的根本是“真爱”。例如,他们以一颗父母之心,提出“全面取消夜班”的倡议,一些干部对此并不理解,认为此举会极大地增加制造成本,甚至造成企业亏损。董事长则反问道:“如果让你或你的孩子去上夜班,你愿意吗?”这一问点醒了许多干部。截止2021年12月底,固锝全面取消夜班。事实证明,全面取消夜班后非但没有增加制造成本,反而提高了员工的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公司的生产效率也提升了66.6%,全线不良率减少了33.5%,客户抱怨率下降了75.3%,客户满意度提升了15.8%,员工离职率下降至1.29%,创造了制造行业的奇迹。
“儒家思想与中华商道”的第六个方面:勇以担当,自强不息。
“勇”是儒家“三达德”之一。孔子说:“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意思是说:勇敢的人不会产生害怕的心理。儒家不仅是儒雅的谦谦君子,也是坚强的刚毅勇士。对于君子之勇,荀子借用孔子与子贡“观水”来比喻:流水奔赴万丈深谷也毫不害怕绝不迟疑,这就是勇;又借用孔子与子贡“观玉”来比喻:美玉即使被折断也不弯曲,这就是勇。在此基础上,荀子更进一步提出“上勇”的境界:天下都能接受我的主张,我就和天下人共创安乐大业;天下人不接受我的主张,我就岿然独立于天地之间,面对非正义,表现出大无畏的勇气来,这就是最高境界的勇。
《说文》上说:“勇,气也”,所谓“勇”就是在信念的驱动下,所体现出的一种无所畏惧、敢于担当的行为及精神。《周易》上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卦·象曰》。]所谓“自强不息”指的是努力奋斗,永不懈怠的一种积极的人生信念,是儒家之“勇”的内在驱动力。前人所作的一副对联正体现了这种信念的力量:“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清)吴恭亨:《对联话》。]有志向的人做事情肯定会成功,项羽不留退路,终于打败了秦军,秦朝的关隘最终成为大楚的地盘。上天不会辜负苦心之人,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睡柴草,尝苦胆,最终以少数越兵打败了吴国。自强不息,努力奋斗,无所畏惧,勇于担当,是成就一切事业的精神动力!
儒家关于“勇”的论说,对于激发企业家的创业和创新精神,塑造儒商的气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上述荀子提到的子贡,就是孔子的大弟子端木赐。子贡不甘心听从命运的摆布,打破当时商业官营的限制,开创私人经商的先河,在生意上准确猜测市场行情而大获成功,受到了孔子的称赞,被后人尊为“儒商鼻祖”。开创近代中国银行业的民族企业家陈光甫,对儒家自强不息、创业创新的精神也是情有独钟,指出:“能有创造之精神,仍完全在于改革,更在于继续不断的改革。故有创办之精神不足为奇,仍须有勇猛改革的精神,创办而改革,改革而成功,成功再改革,改革又成功,俾创办改革成功三事循环不断,周而复始,一直向上进展,此即所谓自强不息也。”[ 陈光甫:《1932年9月28日总经理处会议谈话》,傅国涌、周振新编著:《金融的原理:陈光甫言论集》,新世界出版社2016年版,第115页。]
当代新儒商企业把儒家的“勇者不惧”思想融入企业治理实践,展现出“勇以担当,自强不息”的新时代中华商德。他们特别强调奋斗精神。首先,企业要有奋斗意志:“敢于胜利、善于胜利”;“除了胜利,我们别无选择”。其次,企业领导者要身先士卒:“我若怕死,何来让你们艰苦奋斗?”再次,企业干部要带头奋斗:“没有奋斗意志的人,不能带兵。”复次,企业成员要共同奋斗:“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最后,企业要以奋斗者为本,人力资源机制和评价体系要识别奋斗者,价值分配要激励奋斗者,导向员工的持续奋斗,“决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的回报”。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前所未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在脆弱中艰难复苏,全球治理面临巨大的挑战。世界怎么办?中国怎么办?中国企业怎么办?当代新儒商企业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全体中国人民的奋斗。企业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是中华民族复兴大厦的“顶梁柱”。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刚健顽强、积极进取,百折不挠、永不松懈,为实现人生目标和理想而努力奋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攻坚克难,乘风破浪,到达胜利的彼岸。
这里跟大家分享华为公司的故事。2019年,就在美国打压华为最严峻的时候,华为的内部网站上贴出了一架飞机的照片。这是一架在二战中被打得像筛子一样、浑身弹痕累累的伊尔2型飞机,依然坚持飞行,终于安全返回。照片上方的文字是:“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自古英雄多磨难!”华为人就是用这样的形象鼓励自己:即使什么都没有了,只要人还在,就可以重整雄风;所有一切失去了,不能失去的是“人”,人的素质、人的技能、人的信心很重要。“一边修飞机一边飞”,华为人就是以这种大无畏的顽强拼搏精神,顶住美国举全国之力的打压,成为中华民族的当代英雄!
各位朋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用三个“弘扬”勾勒出了新时代中国优秀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涵: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新时代的“中华商德”,是中国优秀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涵养“儒商气质”,弘扬“中华商德”,成为新时代“受人尊敬的儒商”!

|